《射雕》争议升级,《南方日报》痛批空洞生硬,徐克该醒醒了!
近期,电影市场再次掀起一阵腥风血雨,票房成了检验电影质量的唯一标准,粉丝滤镜再厚,也抵不过真金白银的残酷考验,市场不相信眼泪,只认好作品。
近期,电影市场再次掀起一阵腥风血雨,票房成了检验电影质量的唯一标准,粉丝滤镜再厚,也抵不过真金白银的残酷考验,市场不相信眼泪,只认好作品。
春节档八天的时间,累计总票房超过了95亿人民币,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一部电影就占据了一半。其他影片不是口碑很差导致票房一直处于下跌趋势,就是类型不适合春节档导致片方巨额亏损。不过幸好还有一部《唐探1900》,就只有它还能够在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的一碗面里喝到一口汤
咱们先来问一个扎心的问题:你最近去电影院看过《射雕》吗?如果没有,那可真是你的幸运。这部被寄予厚望的武侠电影,在观众那里收获的不是掌声,而是铺天盖地的差评。
这个春节档,按我的预想,有徐克这个电影怪才加上金庸武侠这个超级IP的组合,《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》该满堂红才对,可是现实很骨感,徐克导演的这部《射雕》,不仅票房截至前区区 5 亿,不到《哪吒》的十分之一,口碑上更成问题。
徐克导演在武侠电影领域的声誉,加上肖战强大的粉丝号召力,以及金庸作品本身的巨大IP效应,让这部电影在未上映前就已赢得了大量的关注。
春节档贺岁片硝烟弥漫,徐克执导的《射雕英雄传·侠之大者》首映场次未过半,微博热搜已惊现#郭靖穿越了#的爆炸词条——这位金庸笔下最质朴的侠者,竟在银幕上说出"我生于北宋末年"的惊世之语。
最近,娱乐圈又掀起了一阵大波澜,徐克版《射雕》的消息一出,瞬间炸开了锅。金庸迷们激动得像过年一样,纷纷摩拳擦掌,准备一睹为快。不过,也有人开始摩拳擦掌地准备“讨伐”,毕竟徐克的“魔改”功力可不是盖的。今天,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部徐克版《射雕》,看看它到底是金庸迷
说在一个漆黑的雨夜,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,突然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一个丫头,就是黄蓉。
武侠片没有像样的打戏,全程依靠特效输出,不仅不符合观众的期待,而且丢掉了武侠片的精髓。90后、00后爱不爱看不清楚,但70后、80后绝对接受不了这样的武侠片,简直与仙侠剧无异。
2025 年春节档热闹非凡,我看了《封神》《哪吒》《唐探》《射雕》几部电影。《封神第二部:战火西岐》特效震撼但剧情衔接有问题;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亲情刻画动人,可节奏把控稍弱;《唐探1900》喜剧与推理融合不错,却有逻辑漏洞;《射雕英雄传:侠之大者》武打设计精彩
《射雕英雄传》再次将金庸的经典武侠世界搬上大银幕,然而影片的男女主角却遭遇了观众的诸多吐槽,相比之下,饰演华筝的女演员张文昕却获得了广泛赞誉。
这不仅证明了电影本身的强大吸引力,更展现了肖战在国际舞台上的广泛影响力。作为中国娱乐圈的顶流人物,肖战早已不止是国内观众的宠儿,他凭借着独特的个人魅力和作品的质量,成功突破了国界,成为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文化大使。
盘点春节档电影,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在口碑和票房方面均持续领跑;《唐探1900》票房排第二,《射雕英雄传:侠之大者》(以下简称射雕)、《封神第二部:战火西岐》(以下简称封神2)争议较多,观众评价两极分化;《熊出没·重启未来》《蛟龙行动》中规中矩。
这两天电影院爆满,中国神话不愧是超级大IP,有七成是冲着哪吒去的,一成半冲着封神去的,还剩半成是冲金庸和熊出没去的。
首先声明:本人对于肖战没有任何恩怨、也不是他的黑粉。客观地说:影片扑街绝不能让他一个人背锅,主要问题在于编剧和导演,女主选角并不适配!
万万没想到,《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》目前的票房和口碑是一降再降,最票房连突破7亿都难。
2025年春节档观众满意度调查结果炸穿影视圈——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以87.3分狂甩第二名2.3分,成为近五年满意度最高电影!而曾被看好的武侠大片《射雕》仅以82.9分垫底,网友锐评:“郭靖黄蓉打不过哪吒敖丙,武侠片脸都不要了?”当“封神宇宙”用口碑+票房双核爆
2025年春节档,徐克执导的《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》以“金庸IP+流量明星+武侠宗师”的黄金组合高调登场,预售票房势如破竹突破3.5亿,一度被寄予冲击50亿票房的厚望。
今天上午,耐不住40亿票房的好奇心,我看了《哪吒》,说实话观影体验不好,很多家长带孩子的,我后面一个孩子一分钟坐不住,老是踢座椅,提醒了就说“对不起”,然后还是一刻不停的动,我这大爷辈的没法和孩子过不去,又不方便把家长揍一顿,犯不上,换到边上空座,好在上座率9
这个春节档,号称"影史最强",结果却成了"扑街大会"。尤其是《射雕英雄传:侠之大者》,预售时粉丝们疯狂打call,结果上映后直接凉凉,成了春节档最大的笑话。